奥地利 奥地利共和国 奥地利共和国(德语:Republik Österreich,英语:The Republic of Austria),简称“奥地利”(Austria),是中欧南部的内陆国。东邻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南接斯洛文尼亚和意大利,西连瑞士和列支敦士登,北与德国和捷克接壤,国土面积83879平方公里。属海洋性向大陆性过渡的温带阔叶林气候。平均气温1月为-2℃,7月为19℃。全国划为9个州,首都为维也纳。截至2024年7月,奥地利人口917.9万。公元996年,史书中第一次提及“奥地利”。12世纪中叶在巴本堡家族统治时期形成公国,成为独立国家。1278年开始了哈布斯堡王朝长达640年的统治。18世纪初,领土空前扩大。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成立了以奥为首的德意志邦联,1866年,奥在普奥战争中战败,邦联解散。1867年与匈牙利签约,成立奥匈帝国。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解体,成立共和国。1938年3月被德国吞并。二战后被苏、美、英、法四国占领。1945年4月成立第二共和国。1955年5月,四个占领国同奥签订《重建独立和民主的奥地利国家条约》,宣布尊重奥的主权和独立。10月占领军撤出,奥重获独立。10月26日,奥国民议会通过《永久中立法》,宣布不参加任何军事同盟,不允许在其领土上设立外国军事基地。自1965年起,10月26日被定为奥国庆日。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4469亿欧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9160欧元。
巴西 巴西联邦共和国 巴西联邦共和国(葡萄牙语:República Federativa do Brasil;英语:The Federative Republic of Brazil)简称巴西(Brazil),位于南美洲东部,东濒大西洋,是拉美地区最大的国家。首都为巴西利亚。葡萄牙语为官方语言。国土总面积851.04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12亿(2024年7月)。全国共分26个州和1个联邦区。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流域最广、流量最大的河流。亚马孙热带雨林总面积近700万平方公里,其中大部分位于巴西境内。海岸线长约7400公里。国土的80%位于热带地区,最南端属亚热带气候。巴西原为印第安人居住地。1500年4月22日,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罗·阿尔瓦雷斯·卡布拉尔抵达巴西。16世纪30年代沦为葡萄牙殖民地。1808年拿破仑入侵葡萄牙,葡王室流亡巴西。拿破仑战败后,葡王室重回里斯本,王子佩德罗则留在巴西担任摄政。1822年9月7日,佩德罗王子宣布巴西脱离葡萄牙独立,称佩德罗一世,建立巴西帝国。1889年11月15日,丰塞卡将军发动政变,推翻帝制,成立巴西合众国。1964年3月31日,军人执政实行独裁统治,1967年改为现国名。巴西经济实力居拉美首位,世界第九位(2023年)。农牧业发达,是多种农产品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服务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近六成,金融业较发达。铌矿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62%,木材储量占世界1/5。水力资源丰富,拥有世界18%的淡水。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达11.7万亿雷亚尔(约合2万亿美元)。
美国 美利坚合众国 美利坚合众国(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简称“美国”,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位于北美洲中部,北与加拿大接壤,南靠墨西哥湾,西临太平洋,东濒大西洋。大部分地区属大陆性气候,南部属亚热带气候,地形总体西高东低,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总探明储量居世界首位。总面积937万平方千米,海岸线长22680千米,美国共分为50个州、1个特区(哥伦比亚特区)和3143个县。美国总人口约3.41亿人,居民大多信奉基督教及天主教,通用英语。美国原为印第安人聚居地。15世纪末,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等开始向北美移民。到1773年,英已建立13个殖民地。1775年,爆发独立战争。1776年7月4日,通过《独立宣言》,正式宣布建立美利坚合众国。1787年,制定联邦宪法,南方为蓄奴州,北方为自由州。1865年南北战争结束,美国开始全面实行资本主义。建国后的领土几乎扩张了10倍。美国是高度发达的现代化国家,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具有世界规模最大和最发达的现代化市场经济。工业生产保持稳定,信息、生物等高科技产业发展迅速。法律制度健全,市场体系完善,营商环境良好,基础设施发达,在市场容量、科技实力、教育创新、劳动生产率等方面稳居全球领先地位。美国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也是北约、世贸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国际组织成员国,其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领域对世界均有较强影响力。2024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为291790.69亿美元,实现经济增长2.8%。
马耳他 马耳他共和国 马耳他共和国(马耳他语:Repubblika ta' Malta,英语:Republic of Malta),简称马耳他,位于地中海中部的岛国,有“地中海心脏”之称。海岸线长190余公里,多天然良港。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年均气温19.7℃,最高气温40℃,最低气温5℃。年均降水量560毫米。面积316平方公里。主要由5个岛屿组成,其中马耳他岛最大,面积245.73平方公里;第二大岛为戈佐岛,面积67.08平方公里。全国共有67个地方市政委员会,其中马耳他岛53个,戈佐岛14个,首都为瓦莱塔。2023年,马耳他人口56.3万。在迦太基、罗马共和国时代,因地中海贸易而繁荣,后阿拉伯帝国的势力在此曾支配一时。今总部位于罗马的特殊政治实体马耳他骑士团因曾占据马耳他数世纪,故因此得名。在公元前10至前8世纪,腓尼基人到此地定居。1523年,耶路撒冷圣约翰骑士团从罗得岛移居此地,1798年被法国占领。1814年沦为英国殖民地,1964年9月宣布独立,1974年成立马耳他共和国。2004年加入欧盟。2022年马国内生产总值约177.7亿欧元,同比增长6.9%,失业率2.8%,通胀率6.2%。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英语: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英国,首都伦敦。位于欧洲西部。是由大不列颠岛上的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以及爱尔兰岛东北部的北爱尔兰共同组成的一个联合王国。隔北海、多佛尔海峡、英吉利海峡与欧洲大陆相望。陆地面积24.41万平方千米(包括内陆水域),海岸线总长11450千米。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截至2023年中,英国总人口为6826.52万人,官方语言为英语,居民多信奉基督教新教。5世纪,日耳曼部落,征服不列颠,开始形成封建制度。829年,英格兰统一,史称“盎格鲁-撒克逊时代”。1536年,英格兰与威尔士合并。1640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649年5月19日,宣布为共和国。1660年,王朝复辟。1688年,发生“光荣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1707年,英格兰与苏格兰合并,1801年,又与爱尔兰合并。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英国是近代自然科学的领军者与西方议会制度的摇篮,对世界产生深刻影响。英国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世界第六大经济体,欧洲第二大经济体。私营企业是英国经济的主体,服务业是英国的支柱产业,首都伦敦是世界著名金融中心之一。经济活力较强,社会总体安全有序。英国是英联邦元首国、七国集团成员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创始会员国,同时也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2023年,英国国内生产总值为27173.20亿英镑,同比增长0.4%。
新加坡 新加坡共和国 新加坡共和国(英语:Republic of Singapore)简称新加坡(Singapore),是东南亚岛国,世界重要的转口港及联系亚、欧、非、大洋洲的航空中心。位于马来半岛南端、马六甲海峡出入口,由新加坡岛及附近63个小岛组成,其中新加坡岛占全国面积的88.5%。新加坡岛东西约50千米,南北约26千米,国土面积735.2平方公里(2023年)。新加坡政治体制为议会共和制,首都为新加坡市。2024年,新加坡总人口603.69万,公民和永久居民418.09万。华人占74%左右,其余为马来人、印度人和其他种族。新加坡以符合都市规划的方式将全国划分为五个社区(行政区),定名为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和中区社理会,2020年,这五个社区分为31个选区,包括14个单选区和17个集选区。新加坡古称淡马锡,旧称新嘉坡、星洲或星岛,别称为狮城。8世纪属室利佛逝王朝。18—19世纪是马来柔佛王国的一部分。1819年,英国人史丹福·莱佛士抵达新加坡,与柔佛苏丹订约,设立贸易站。1824年,沦为英国殖民地。1942年被日本占领。1945年日本投降后,英国恢复殖民统治,次年划为直属殖民地。1959年实现自治,成为自治邦。1963年9月与马来亚、沙巴、砂拉越共同组成马来西亚联邦。1965年8月9日脱离马来西亚,成立新加坡共和国;同年9月成为联合国成员国,同年10月加入英联邦。新加坡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城市基础设施排名世界第一。2024年,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为7314.36亿新元,实现经济增长4.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21161新元。
西班牙 西班牙王国 西班牙王国(西班牙语:Reino de España;英语:The Kingdom of Spain),简称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位于欧洲西南部的伊比利亚半岛,地处欧洲与非洲的交界处,西邻葡萄牙,北濒比斯开湾,东北部与法国及安道尔接壤,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的摩洛哥相望。领土还包括地中海中的巴利阿里群岛,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岛及非洲的休达和梅利利亚。该国是一个多山国家,国土面积50.6万平方公里,其海岸线长约7800公里。以西班牙语作为官方语言的国家数量世界第二,仅次于英语。西班牙全国划分为17个自治区、50个省、8100多个市镇,在摩洛哥境内另有休达和梅利利亚两块飞地,首都为马德里。截至2024年1月,西班牙人口4859万人。中世纪时,境内有多个国家并立,1492年西班牙光复运动胜利后,建立统一的西班牙王国。16世纪起,成为大航海时代中重要的海上强国,在欧洲、美洲、亚洲和非洲建立起大量殖民地。1494年和葡萄牙共同签署了《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意图将世界瓜分为二。在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帝国成为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国家和影响全球的日不落帝国。三十年战争后开始衰落。在经历两个共和国和一个君主国后,于1978年宣布实行君主立宪制。西班牙是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欧盟和北约成员国。截至2020年10月,经济总量居欧盟第四位、世界第十四位。2024年,西班牙国内生产总值为15931.36亿欧元,实现经济增长3.2%。
荷兰 荷兰王国 荷兰王国(荷兰语:Koninkrijk der Nederlanden;英语:The Kingdom of the Netherlands),简称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位于欧洲西北部。东邻德国,南接比利时,西、北濒北海。本土面积41528平方千米,海岸线长1075千米。24%的面积低于海平面,1/3的面积仅高出海平面1米。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由本土12个省和6个海外领地组成。截至2024年7月,荷兰本土人口1798万人,76.8%为荷兰族。官方语言为荷兰语,海外领地通用荷兰语、英语、西班牙语、帕皮阿门托语。1463年,荷兰正式成为国家,16世纪前,荷兰长期处于封建割据状态。1568年,爆发反抗西班牙统治的战争。1581年,北部7省成立荷兰共和国。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署后,西班牙正式承认荷兰独立。17世纪曾为海上殖民强国,经济、文化、艺术、科技等各方面均非常发达,被誉为荷兰的“黄金时代”。18世纪后,荷兰殖民体系逐渐瓦解,国势渐衰。1795年,法国军队入侵。1814年,脱离法国,1815年,成立荷兰王国。1848年,宪法正式确立君主立宪制。荷兰是发达国家,号称“欧洲贸易门户”,属外向型经济,其电子、化工、水利、造船以及食品加工等领域技术先进,金融服务和保险业发达;陆、海、空交通运输便利,是欧洲大陆重要的交通枢纽;农业高度集约化,农产品出口额居世界前列。荷兰还是欧盟、经合组织、北约的创始国和重要成员国之一。2023年,荷兰GDP为10675.99亿欧元,人均GDP为59720欧元。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西亚国家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拉伯语:امارات عربية متحدة),简称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位于阿拉伯半岛东部,西和南与沙特阿拉伯交界,东和东北与阿曼毗连,北临波斯湾,与伊朗隔海相望,属热带沙漠气候,主要由平原、山地和洼地组成,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非常丰富。总面积83600平方千米,海岸线长734千米,由7个酋长国组成。截至2024年7月,阿联酋总人口为1024万,外籍人占88%,居民大多信奉伊斯兰教,多数属逊尼派。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通用英语。公元7世纪,阿联酋隶属阿拉伯帝国。自16世纪开始,葡萄牙、荷兰、法国等殖民主义者相继侵入。19世纪初,英国入侵波斯湾地区,1820年,沦为英国的保护国。1971年,英国宣布终止保护条约。同年12月2日,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宣告成立,由阿布扎比酋长国、迪拜酋长国、沙迦酋长国、富查伊拉酋长国、乌姆盖万酋长国和阿治曼酋长国6个酋长国组成联邦国家。1972年2月10日,哈伊马角酋长国加入阿联酋。阿联酋是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员国,国家经济以石油生产和石油化工工业为主,此外还大力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同时注重可再生能源研发,首都阿布扎比于2009年6月获选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总部所在地。阿联酋同时还是阿拉伯国家联盟、海湾合作委员会、及大阿拉伯自由贸易区成员国。2022年,阿联酋国内生产总值为4466亿美元,人均GDP:4.77万美元,GDP增长率:8.9%。2025年4月21日消息,阿联酋计划利用人工智能来协助制定新立法。
卡塔尔 卡塔尔国 卡塔尔国(阿拉伯语:دولة قطر,英语:The State of Qatar),简称卡塔尔,首都多哈,位于波斯湾西南岸的卡塔尔半岛上。属热带沙漠气候,全国地势低平,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非常丰富。总面积11521平方千米,海岸线长563千米,无明确的省级行政区划,以一些主要城市为中心,全国分为9个地区。卡塔尔总人口为279万,属于阿拉伯民族,伊斯兰教为卡塔尔国教,本国居民大多信奉伊斯兰教。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英语在当地也使用广泛。公元7世纪时,卡塔尔是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1517~1776年间,先后受葡萄牙、荷兰和英国统治。1846年,萨尼·本·穆罕默德建立了卡塔尔酋长国。1872年,并入奥斯曼帝国版图。1882年,英国入侵,并宣布该地区为英国的“保护地”。1970年,颁布的第一部临时宪法规定卡塔尔为独立的君主制主权国家,伊斯兰教为国教。1971年9月3日,卡塔尔正式宣布独立。卡塔尔经济支柱产业是石油天然气及与之相关的石化产业,是世界第一大液化天然气生产和出口国,油气出口收入丰厚。推行经济多元化战略,经济增长前景稳定,营商环境日益完善,拥有现代化的道路、地铁、机场、港口和通讯等基础设施,社会治安状况良好,市场化程度较高。卡塔尔是联合国、伊斯兰合作组织、阿拉伯国家联盟和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和世贸组织等国际组织和区域组织的成员国,世界天然气出口国论坛成员及论坛总部所在地。2023年卡塔尔GDP为2463.6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49万美元。
墨西哥 墨西哥合众国 墨西哥合众国(西班牙语:Los Estados Unidos Mexicanos,英语:The United Mexican States),简称“墨西哥”,领土面积196.44万平方公里,是拉丁美洲第三大国,位居世界第十四位,位于北美洲南部,拉丁美洲西北端,全国划分为32个州(首都墨西哥城已由联邦区改为州),州下设市(镇)和村,首都是墨西哥城。2023年,墨西哥全国总人口1.30亿。墨西哥是美洲大陆印第安人古文化中心之一。1521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821年,墨西哥独立战争后,建立墨西哥第一帝国,1823年,被军事政变推翻,1824年,建立墨西哥合众国。1848年,美墨战争后被迫将位于北部的近三分之一领土割让给美国。1863年,在法国的扶持下建立墨西哥第二帝国。1910年爆发墨西哥革命,推翻了独裁统治,最终促成了1917年宪法的制定和现行政治体制的建立。墨西哥是拉美经济大国,《美墨加协定》(原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世界最开放的经济体之一,同50个国家签署了自贸协定。当地时间2024年6月2日晚间,据墨西哥国家选举委员会2日晚首次公布的初步计票结果,墨西哥执政党国家复兴运动党所在竞选联盟总统候选人克劳迪娅·辛鲍姆在总统选举计票中领先。国家选举委员会随后宣布,辛鲍姆在大选中获胜。根据选举流程,总统选举最终计票结果将于本月5日到8日正式公布。值得注意的是,辛鲍姆是墨西哥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10月1日,墨西哥当选总统克劳迪娅·辛鲍姆在首都墨西哥城宣誓就职,成为墨西哥历史上首位女总统。
智利 智利共和国 智利共和国(西班牙语:República de Chile,英语:Republic of Chile),简称“智利”,位于南美洲西南部,安第斯山脉西麓。东同阿根廷为邻,北与秘鲁、玻利维亚接壤,西临太平洋,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是世界上最狭长的国家,国土面积756715平方公里,智利共分为16个大区(Región),下设54个省(Provincia)和346个市(Comuna),首都圣地亚哥。智利全国总人口1996万,其中城市人口占86.9%。智利原为阿劳干人、马普切人、火地人等印第安人居住地,16世纪初以前属印加帝国。1535年西班牙人开始入侵,1541年起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810年9月18日成立执政委员会,实行自治。此后,智利人民在贝尔纳多·奥希金斯的率领下开展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斗争。1817年2月同阿根廷联军击败西班牙殖民军。1818年宣告独立。1973年军政府上台,1990年恢复代议制民主。智利是拉美经济较发达的国家之一。矿业、林业、渔业和农业是国民经济四大支柱。近年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国际经济复苏乏力、本国经济结构性问题影响,智利经济发展面临一定挑战,智利央行预计2022年智利经济增长1.5%。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3014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5603美元,外贸总额2010亿美元。
阿尔巴尼亚 阿尔巴尼亚共和国 阿尔巴尼亚共和国(英语:Republic of Albania),简称“阿尔巴尼亚”,位于东南欧巴尔干半岛西部,北部和东北部分别同黑山、塞尔维亚、北马其顿接壤,南部同希腊为邻,西临亚得里亚海,隔奥特朗托海峡同意大利相望,国土面积2.87万平方公里。境内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77%,平原为23%。森林覆盖率为36%,可耕地面积占24%,牧场占15%。海岸线长472公里。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降雨量充沛,年均为1300毫米。平均气温1月约5°C,7月约25°C。阿尔巴尼亚全国划分12个州,下辖61个市,首都为地拉那。截至2023年1月,阿尔巴尼亚人口276万人,其中阿尔巴尼亚族占98%。少数民族主要有希腊族、罗马尼亚族、马其顿族、罗姆族等。1190年建立封建制公国。1415年起被奥斯曼帝国统治近500年。1912年11月28日宣布独立。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奥匈、意、法军占领。1925年建立共和国。1928年改行君主制,至1939年4月意大利入侵。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先后被意、德法西斯占领。1944年11月29日全国解放。1946年1月11日成立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1976年改称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1991年改国名为阿尔巴尼亚共和国。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阿尔巴尼亚经济保持稳定增长。2021年主要经济数据如下:国内生产总值:171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200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8.5%。
爱沙尼亚 爱沙尼亚共和国 爱沙尼亚共和国(爱沙尼亚语:Eesti Vabariik,英语:Republic of Estonia),简称爱沙尼亚,位于波罗的海东岸,东与俄罗斯接壤,南与拉脱维亚相邻,北邻芬兰湾,与芬兰隔海相望,西南濒里加湾,边界线长1445公里,海岸线长3794公里,国土面积45339平方公里。属海洋性气候,冬季平均气温-5.2℃,夏季平均气温17.7℃,年平均降水量500~700毫米。全国共分15个省,大小城镇254个,首都为塔林。截至2023年,爱沙尼亚人口135.77万。主要民族有爱沙尼亚族、俄罗斯族、乌克兰族和白俄罗斯族。爱沙尼亚族形成于12~13世纪。曾先后被普鲁士、丹麦、瑞典、波兰、德国、沙俄和苏联占领统治。1918年2月24日爱宣布摆脱沙俄统治独立,成立爱沙尼亚共和国。同年11月,苏维埃俄国宣布对爱拥有主权。在此期间,爱为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武装斗争。1920年2月,苏维埃俄国承认爱独立。1940年6月,前苏联出兵爱沙尼亚,同年7月成立爱沙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1991年8月20日,爱脱离前苏联,宣布恢复独立。同年9月17日,联合国宣布接纳爱为成员国。爱于2004年3月29日加入北约,5月1日加入欧盟,2007年12月21日加入申根区,2011年1月1日加入欧元区。2022年主要经济数据如下:国内生产总值:257.04亿欧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7167欧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1.3%。
斯洛文尼亚 斯洛文尼亚共和国 斯洛文尼亚共和国(斯洛文尼亚语:Republika Slovenija;英语:The Republic of Slovenia),简称斯洛文尼亚,位于欧洲中南部,巴尔干半岛西北端。西接意大利,北邻奥地利和匈牙利,东部和南部同克罗地亚接壤,西南濒亚得里亚海。海岸线长46.6公里。国土面积2.03万平方公里。特里格拉夫峰为境内最高山峰,海拔2864米。最著名的湖泊是布莱德湖。气候分山地气候、大陆性气候、地中海式气候。夏季平均气温21.3℃,冬季平均气温-0.6℃,年平均气温10.7℃。全国分为12个地区,共212个市级行政单位,首都为卢布尔雅那。斯洛文尼亚人口212.4万。9~20世纪初,斯洛文尼亚一直处于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之下。1918年12月,斯洛文尼亚与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联合建立了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1929年改称南斯拉夫王国。1945年成为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加盟共和国。1991年6月25日宣布独立。2004年3月加入北约,同年5月1日加入欧盟。2007年12月21日正式加入欧洲申根区。斯洛文尼亚拥有良好的工业和科技基础、现代化的经济和产业结构,在汽车制造、高新技术、电气、制药等领域具有一定优势。2007年1月1日加入欧元区。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589亿欧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8万欧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5.4%。
波兰 波兰共和国 波兰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Poland),简称波兰,首都华沙,位于欧洲中部,西与德国为邻,南与捷克、斯洛伐克接壤,东邻俄罗斯、立陶宛、白俄罗斯、乌克兰,北濒波罗的海。属海洋性向大陆性气候过渡的温带阔叶林气候,全境地势平坦,矿产资源丰富。面积312705平方公里,海岸线528千米,全国共有16个省、314个县。截至2024年7月,人口为3755.2万,主要为波兰族,此外还有德意志、白俄罗斯、犹太等少数民族,多数居民信奉罗马天主教,官方语言为波兰语。波兰国家起源于西斯拉夫人中的波兰、维斯瓦、西里西亚、东波美拉尼亚、马佐维亚等部落的联盟。公元9、10世纪建立封建王朝,14、15世纪进入鼎盛时期,18世纪下半叶开始衰落。1772年、1793年和1795年三次被俄罗斯帝国、普鲁士和哈布斯堡王朝瓜分,1918年11月11日,恢复独立。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战后建立波兰共和国,后改名为波兰人民共和国。二战后,波兰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1989年,波兰政治经济体制实施转轨,同年12月29日,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改国名为波兰共和国,将5月3日定为国庆日。波兰是中等发达国家,是中东欧地区重要的农业、工业国和人口最多的国家。波兰是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欧洲联盟成员国。2021年,波兰国内生产总值为5744亿欧元。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欧洲巴尔干半岛国家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波斯尼亚语:Bosna i Hercegovina,塞尔维亚语:Босна и Херцеговина),简称“波黑”,首都萨拉热窝。位于巴尔干半岛中西部。南、西、北三面与克罗地亚毗连,东与塞尔维亚、黑山为邻。总面积51209平方千米,全国平均海拔为500米,海岸线长约21.2千米。南部属地中海气候,北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波黑由两个实体(波黑联邦和塞族共和国)和一个特区(布尔奇科特区)组成,截至2023年10月,波黑总人口为353万人,主要为波什尼亚克族。6世纪末7世纪初,部分斯拉夫人南迁到巴尔干半岛,在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等地定居。12世纪末,斯拉夫人建立独立的波斯尼亚公国。14世纪末,波斯尼亚进入鼎盛时期。1908年,被奥匈帝国占领。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遭当地青年暗杀,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一战结束后,南部斯拉夫民族成立了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王国,1929年改称南斯拉夫王国,波黑是其的一部分。1945年,南斯拉夫各族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立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波黑成为其中一个共和国。1992年3月,波黑战争爆发。1992年5月22日,波黑加入联合国。波黑属发展中国家,地处中东欧腹地,被视为欧盟的“后花园”,各类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对周边地区及国家的依存度较高,波黑战争给经济带来严重破坏,几近崩溃。2023年,波黑国内生产总值为272.2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7860美元。